首页

中国女王合集

时间:2025-05-30 05:13:14 作者: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60749

  央广时评 | 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 教育强国

抚州市东乡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方学圆介绍,近年来,东乡区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开展“赣商传承·青蓝接力”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工程,努力培育“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高素质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批青年企业家带领村民“闯”出致富路。

贪污受贿约1.4亿,电力公司老总费圣英一审被判死缓!

孙书贤称,目前,全国共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大约15万平方公里,绝大多数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都已经纳入红线,在海上形成了重要的蓝色生态屏障。

深交所: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 适当收紧上市公司再融资

改良土壤、选育品种、增加光照……年轻人对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颇有效率。即便在寒地,李美玲种植的仙人掌两年左右就能开花,还可按既定造型生长。目前,她的仙人掌园里已经有了4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

第十一届台湾青年岭南行少数民族交流体验营在清远开营

“我所理解的‘新质生产力’不是喜新厌旧,而是升级迭代。”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认为,“升级比转型更重要,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要坚守自己的行业和初心,不断升级迭代技术和理念,淘汰落后产能。”

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11月11日,正在福州举办的第七届福建文创市集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记者看到,文创主题市集展示区共有120多个文创摊位,设置扬帆海丝、福建风物、添彩生活、AI赋能体验等8个文创主题,汇聚八闽风物,展示巧手匠心。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众多互动体验、打卡环节,不少民众参与文创产品制作中,亲手体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